由於離校太久,他自知程度遠不如班上同學,雖然球場得意,但教室裡的張泰山,內心卻很卑微。因為不懂得讀書方法,他一開始的上課筆記幾乎是從第一個字抄到最後一個字,同學看到傻眼之餘,也深深佩服他的求知欲,因此自願在晚上比賽結束後,到他家為他補習。
所以,儘管沒有深厚的學術基礎,但8年來他只被當掉一科「力學」,原因是:忘記交作業。
提早布局「拿學位」戰線
拿到大學學歷後,張泰山發現自己讀出興味來,於是決定繼續攻讀碩士。
......
在決定念研究所時,他提早進行論文作業。研究原住民少棒選手的動作協調能力,到偏僻地區觀察、記錄、分析、討論,前後3年多,跟著教授的研究團隊拜訪了100多位青少年。
時間管理上,他盡量將課程排在上午,以因應頻繁賽事。無法配合的課程,則在暑假時補修或請同學補課。有一次,球隊到澳洲旅遊,但考試迫在眉睫,他只能趁大家出去玩時,一個人在旅館K書。
明白「自己在做什麼」,全力跑回本壘
在這過程中,張泰山也曾因挫折而有放棄的念頭,但妻子總在身旁鼓勵他。
當時兩個孩子陸續出生,而他的時間大多奉獻在球隊和學校,實在分身乏術。他語調低落的說:「我不是一個完美的父親。」但現在只要有空,就盡可能補償先前的缺席。「確實犧牲了一些東西,但我相信將來會得到更多。起碼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這樣就好了。」
張泰山如同外界對於他的評價,是成熟穩健的選手,這樣的特質也展現在他對未來退休的藍圖。由於台灣運動員的生涯普遍有限,加上就業機會不多,他以8年光陰充實學歷,正是替未來未雨綢繆。
他希望碩士文憑,可以讓他有機會到大專院校當講師,擁有穩定的收入。更重要的是,在這過程中,他體會到「學習態度」的價值,「雖然不能像學術界的教授一樣厲害,但至少我拿出應有的態度,努力去完成,不會半途而廢。」
28歲的張泰山為自己做了很不一樣的決定;如今,36歲的他持續在工作中發光,而他堅持不墜的學習精神,值得許多人學習。